318觀察之四 寫給318的「孩子」們。。。
《只是觀察 無關立場 拋磚引玉 敬請討論》
你注意沒?從攻佔立法院到現在的8天,所有電視名嘴(包括把新聞播報名嘴化的主播),都稱呼學生為「孩子」?
什麼時候,「孩子」在台灣的定義被提高到25歲?被提高到連碩士生都是「孩子」?
在名嘴節目上,四五十歲的名嘴、主持人,當著參加節目的學生代表稱他/她為「孩子」,這些帶頭衝鋒陷陣、談吐井井有條的年輕人,卻也從未糾正或抗議?
我總覺得這裡面有些蹊蹺,某種對「媽寶」概念的合理化,某種對「家長」概念的地下化。中年人士的家長意識,通過對「孩子」的「尊重」,走私進入中年人的語境?青年人默認對他們的「孩子」稱呼,以緩和社會因他們叛逆而起的壓力?
這些稱運動青年為孩子的四五十歲人,真的理解到318學運的底層要素之一,正是青年對「所有大人」世代的蔑視嗎?四五十歲人對學運青年的「同情」和「支持」,是不是一種對自己過去20年「動口不動手」、「肥肉蓋在白飯下吃」行為的救贖呢?
另一方面,學運青年容忍這些「進步的大人」稱呼自己為「孩子」,究竟是透露了他們其實還只是「進步的媽寶」,或者他們只是技術性的表面容忍,其實內心正在醞釀著一場更大、更根本的反彈呢?
青年們,請抗議你們被稱為孩子,除非你們真的是媽寶;請拒絕那些消費你們為「孩子」,藉著同情、支持「孩子」而正義凜然的「大人」。一句「謝謝各位的關心,但是我們是成年人,對自己的看法和做法負完全責任」就可以了。
「孩子」和「支持孩子的大人」之間的結合,非常詭異。